中國傳統(tǒng)的造景手法與現(xiàn)代西方園林景觀中提出的很多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許多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對當代的花園景觀設計依然有著永恒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只有繼承好傳統(tǒng),并且結合現(xiàn)代花園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為曼妙的花園景觀。
框景
框景就是把真實的自然風景用類似畫框的門、窗洞、框架,或有喬木的冠環(huán)抱而成的空隙,把遠景框起來,形成類似于“畫”的風景圖畫,這種造景方法稱之為框景。
框景時園林的景觀要以完美的結構展示在人面前,本身要有完美的組織構圖,能形成窗口畫的風景,還要使觀賞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畫面最精彩的部分??蚓皩θ擞袠O大的吸引力,易于產(chǎn)生繪畫般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障景
障景是為了不讓景觀一覽無遺,所謂“曲徑通幽”,層層疊疊,人在景中。從而利用山石、植物、房屋、照壁等將重要的景物隱藏起來,人在游覽中移步換景,從而產(chǎn)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障景手法的運用能夠達到欲揚先抑的景觀效果。運用不同的障景題材所達到的效果和作用也有所區(qū)別,或曲或直、或虛或實、或半隱或半露、或半透或半閉、或障遠或障近,全應根據(jù)現(xiàn)場要求而匠心獨運。

抑景
抑景手法不會讓人一走進門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當轉過遮擋物后,看到一個景觀亮點后,這種張力一下子釋放,給人產(chǎn)生一種驚喜與戲劇化的感受。
在私家花園中運用該手法選擇遮擋物時,應該根據(jù)花園需求來進行,以整體空間的美感為前提,只要能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提示和分隔,就已經(jīng)具備了抑景的作用。

借景
借景有收無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方法通常有開辟賞景透視線,去除障礙物;提升視景點的高度,突破園林的界限;借虛景等。借景有意識地把園外的山水“借”到園內(nèi)視景范圍中來,以便襯托園內(nèi)景物,使內(nèi)外景色連成一片,以擴大園內(nèi)的有限景界,是園林設計中延續(xù)空間的巧妙手法。

對景
對景所謂“對”,就是相對之意。我把你作為景,你也把我作為景。對景一般講究軸線對稱,對的景物恰好在觀賞者所處軸線中。在花園景觀中,由于場地格局所限或者其他原因,對的景物可與總體布局的軸線不在一條主軸上,這邊的休閑區(qū),那邊的水景,即形成一種對景的關系,合理運用,處處出彩!

漏景
漏景是從框景發(fā)展而來,是利用漏窗取景之點滴,讓景物若隱若現(xiàn),展現(xiàn)一種婉約美。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墻、漏屏風、疏林等手法。漏景手法豐富了景觀層次,透過現(xiàn)代簡潔的白色格柵、植物等若隱若現(xiàn),似煙似云。

夾景
兩側夾峙而中間觀景為夾景。造景中為了突出主景或者打破主景的單調與孤立或增加景觀層次與內(nèi)容,多采用這種手法。

透景
在安排透景時,常常與軸線或放射型直線道路和河流統(tǒng)一考慮,這樣做可以更好地開辟透景線。
透景線的安排要從靜觀和動觀兩方面入手,既有側重又有統(tǒng)籌。就靜觀來說,透景線的安排主要在于觀景點的安排。在園林中,如雕像、建筑、艷麗的花木及樹叢等,作為主要觀景點時,為了造出觀景點的特殊效果,突出主體,要在兩側栽植不高于視點的花境,使之與觀景點形成層次感。
就動觀來說,透景線的安排主要是游覽路線的布置,要在行進中有計劃地把個別景點貫成完整的序列,引導人一幕一幕地游覽欣賞,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添景
什么是添景,直白一點就是在兩個不同的景觀之間添加一個具有過渡性質的景觀,當風景點與遠方的對景之間沒有中景時,容易缺乏層次感,常用添景的方法處理。添景可以為建筑一角,也可以是樹木花叢。
添景的作用就在其可以使兩個同步的景觀得到相對自然的過渡,使園林景觀的層次更豐富、更深遠、更有意境。
